近来新型基础设施(简称新基建)不断受到产业界、资本市场的关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记者日前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主力军优势,用投资驱动和硬核科技领跑新基建,努力做好新基建产业链的投资者、研发者和建设者,以新基建升级“新消费”,形成增长新动力。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此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内容。有业内专家判断,今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1万亿元左右。
加快5G、区块链、大数据等建设应用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公布5G基站集中采购中标情况,总额高达760亿元,共涉及5G基站52万个。国新办此前举行的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已经建成5G基站19.8万个,5G套餐用户5000多万;预计今年完成新建50万个5G基站的目标没有问题。伴随着这批集采产品的落地与交付,我国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也最为领先的5G网络。在此次集中采购中,华为、中兴、大唐移动等中国企业成为绝对主力,占比超过80%。
近日,招商局所属招商港口与平安金融壹账通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打造中国首个贯通港口、监管单位、物流商、贸易企业的贸易全流程区块链平台。未来,招商港口将率先助力珠三角组合港业务场景的实现,并以此为切入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区块链联盟,形成港口区块链技术标准,打造可信的数字化港口生态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的贸易和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中国华录提出了城市数据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发展模式,融合数据感知、存储、分析为一体,以光磁融合存储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资源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引擎等为关键支撑,提供海量数据采集、存储、价值挖掘、云计算、网络安全、数据容灾备份等专业服务。截至2019年底,中国华录在全国已建设和投入运营的城市大数据产业园达15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落地数据湖项目达22个。
广泛应用融合基础设施 提升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央企已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入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优化。
“密切接触者测量仪”累计提供服务已逾16亿人次;“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累计服务4000多家企业或部门;以卫星遥感保障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为各地空管装备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通过算法,对监控视频进行高清还原,有效解决寻人不便问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电科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抗疫和复工。
中化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以“智慧能源”实现数字转型。例如:中化集团所属中化能源科技打造了仓海帮、船运帮、66快车三款产品,提供整套的物流解决方案,在线连接货主、商检、金融等行业相关方;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国电电力联手科环集团成立“物联网智能设备智慧电厂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物联网智能设备“智慧电厂”建设,通过大规模应用三维建模、虚拟电子围栏、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现发电厂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的安全管控。
中国铁建以全产业链为目标,打造从设计到运维全产业链的智能轨道系列产品,包括:轨道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报警,为高铁轨道全寿命周期安全服役保驾护航;轨道无线精调手簿,比以往的笔记本电脑操作更轻、更快、精度更高,使轨道精调装备实现了“掌上施工”。
创新基础设施效用显著 筑牢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基础
央业作为“中国制造”的龙头、主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先锋队”的作用,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特高压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据介绍,国家电网今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整体规模5411亿元,同时将带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复工复产。与此同时,南方电网加快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近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布局集中式充电站,计划在未来4年投资251亿元建设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
去年,中国华电下属国电南自全面投产智能工厂后,总体生产效率提高42.48%,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成本减少32%,质量一次通过率提高13.25%,能耗降低8%。
目前,东方电气集团已初步形成了智能产品、智慧生产、智能服务、智慧管理的新业态,并在旗下8个制造型子企业开展了100余个项目的应用实践。同时,加大研究成果在核装备制造、航天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冶金加工和食品制造等行业的推广应用,累计形成7500余万元的订单。
来源:新华社